人如其名,燕翔身形健壯,步履如飛,說話做事雷厲風行,頗有“大俠”風范;更重要的是,他業務過硬,勇于創新攻關,在鐵路信息化建設征途上帶領團隊,不斷拓展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鐵路生產系統的應用,為鐵路運輸業務提質增效作出了貢獻,也為廣大鐵路工程科技人才樹立了榜樣。
高鐵飛馳,路網交織,中國鐵路事業蓬勃發展的壯闊畫卷中,基礎設施建設日漸完善。要確保如此大規模的鐵路運輸安全、便捷、高效,需要借助大量信息技術。這便是燕翔一直以來面臨的課題。
傳統意義上,以軌道交通信號控制為主業的中國通號,信息是一個相對“小眾”的領域。但對于燕翔來說,無論是哪個崗位,只要能做研發,他都愿意嘗試。熟悉燕翔的人都知道他的口頭禪:“不怕!我們再加把勁兒?!?/div>
正是葆有這樣的韌勁,1983年出生的燕翔,18歲從川西平原的一個小縣城考上清華大學,本碩連讀,參加工作不到3年的時間,快速成長為項目帶頭人。
敏捷運維系統,是燕翔主持研制的第一個項目?!斑@是我們專為鐵路信號開發的一款智能運維系統,過去鐵路信號設備檢測需要人工拿著儀器去測量,這個系統可以實時采集鐵路上信號設備的運行狀態,并且對這些信息進行智能地故障診斷?!毖嘞杞榻B。
2014年,他帶領十幾個人的研發團隊進入還在建設中的長沙南站滬昆場,籌備敏捷運維系統的上線?,F場施工作業不斷,機械轟鳴,面對面說話都聽不清,但是為了軟件代碼寫完后能迅速進行驗證,燕翔帶著大家就地辦公。直到大半年后,系統迎來最后的現場功能及性能試驗。
試驗當天,已經是凌晨,項目組幾人圍坐一起、屏息以待,屏幕上始終顯示數據異常。夜里天氣冷,團隊成員跺著腳、搓著手,焦慮的情緒開始蔓延,有人提出明天再試。燕翔沒有抬頭,指尖在鍵盤上輕盈彈跳,一行行代碼翻滾于屏幕上,“咱們完善的這些功能是測試新型通信信號設備的關鍵點,還有十分鐘,我們再試一遍,肯定能行”。
不一會兒,隨著燕翔發出命令——“準備切換試驗”,大家迅速倒切環境?!俺闪?!成了!”屏幕上,數據顯示成功,他們歡快地大聲呼喊。
這支平均年齡32歲的研發團隊,在燕翔的帶領下,迅速實現科研成果轉化落地,敏捷運維項目在滬昆高鐵杭長段、哈大高鐵、京廣高鐵武廣段、京滬高鐵、深茂高鐵等線路上推廣應用,大幅提升了我國高鐵信號系統的維護管理水平,同時作為同類系統中首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為我國高鐵信號系統的完全自主化彌補了重要一環。
對于燕翔來說,這只是一個開始。從事工程科技,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技術研發期間,有時一個問題久久不能解決,急得他眉頭緊蹙、徹夜難眠;工程實施期間,他和同事們拎著笨重的服務器去偏遠站區,現場搭建實驗室和基礎設備,一待就是半年;運行調試期間,突發狀況時有發生,經常24小時連軸轉……但燕翔從未打過“退堂鼓”,帶領團隊啃下一個又一個“硬骨頭”。
開拓創新,為鐵路貨運調度探尋“最優解”
走進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裕國站調度大廳,多塊電腦屏幕有序排布,屏幕上的調度圖猶如一塊精密絕倫的電路板——線條的轉向、點位的閃爍、顏色的變幻,每一處電子信號的更迭,都標示著成千上萬噸貨物的流通軌跡。這背后,飽含著燕翔和同事們的心血與汗水。
2018年,燕翔擔當團隊負責人,為貨物運輸繁忙的沈陽局集團公司研發全新的編組站綜合調度指揮平臺,平臺融合運用云計算、微服務、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相隔千里的各大編組站的數據及應用匯集于1個中心云平臺。這在國內屬于首次,外界質疑的聲音很多,可燕翔不為所動,說干就干。
實地踏勘、摸底座談、溝通交流,燕翔帶著團隊就現場運輸業務需求進行深入調研?!斑@個過程就是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巨大的計算機,如何在不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情況下提高運輸效率、擴大運輸能力,算出鐵路運輸調度‘最優解’?!毖嘞璐蛄诉@樣一個比喻。
計算,正是燕翔最擅長的事情。他對數字極其敏感,能輕易背出同事的電話號碼,能快速回憶起十多年前上大學乘坐的火車車次,能完整復述出過往項目的試驗參數……
但探尋貨物運輸調度的“最優解”,是一項極其復雜、龐大的工程,不僅涉及調度、機務、車輛、車站等主體,還要涵蓋計劃調度、機車調度、貨運營銷、施工管理、車站作業等業務。海量的計算背后,是團隊難以計數的測試、驗證、優化。
2018年3月,燕翔帶著80多人的團隊常駐沈陽,籌備系統上線。白天,他組織研發人員召開會議,分析排查問題;夜間,帶領測試人員利用“天窗”進行測試試驗。一個多月的時間里,燕翔沒有睡過一個整覺。一直到7月,第一個編組站——山海關站綜合自動化系統開通。忙碌多天的燕翔,終于松了一口氣。然而,這僅僅是起點,在首站開通的第二天,他又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個站。
項目進行到四平站的時候,難題出現。四平站是一等客貨站,多年來數次改造建設,存在大量客貨混行的場景。這就意味著,系統既要提高貨車辦理效率,又要保障客車運行安全。為此,燕翔帶領團隊在現場開展了3個月的封閉研發,創新性對系統信息化操作、自動決策、自動化控制方面進行全面升級,最終,不僅有效保障了四平站的客貨安全運輸,而且因自動化程度的提高,達到了車站增效的目標。
此后,幾乎每一個月,就會有一個站順利開通。2019年初,沈陽局集團公司主要貨運樞紐全部開通綜合自動化系統,管內貨物運輸效率大幅提升。
目前,系統已在中國鐵路成都、武漢、上海、廣州等局集團有限公司共23個編組站成功上線,為鐵路貨物運輸效率提升提供有力支撐。在這一平臺基礎上,燕翔帶隊升級的“重載鐵路調度系統”,也在2022年獲得中國交通運輸協會科技進步一等獎。專家一致認定,該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勇擔使命,助力中國鐵路“走出去”
在煙波浩渺的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雅萬高鐵如巨龍奔騰在風光秀麗的爪哇島上。始發當日,在新聞上看著動車組緩緩出站,沿著鋼軌疾馳,鏡頭中當地居民笑臉盈盈,燕翔雖不在現場,內心卻是澎湃不已。
早在2012年,燕翔就曾負責過海外信息系統的搭建。
當時,為了給亞非拉地區的鐵路信息化建設提供高質量、低成本的定制化方案,燕翔一次次奔赴境外,與當地運營部門對接需求,回來后再帶領團隊反復研討實施方案。試驗室角落的調試臺上,摞著厚厚的技術標準和資料。
近3年時間,燕翔帶著團隊破解了專網接入、安全防護、協議適配、聯調聯試等本土化適配技術難題,團隊研制的運調、客票、旅服、OA、動車組管理信息系統等成套鐵路信息產品在海外順利落地。至今,這些信息系統依舊在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等國家不斷優化,為當地民眾的鐵路出行提供優質服務。
雅萬高鐵是中國高鐵首次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在海外落地,作為印尼雅萬高鐵系統集成項目副經理,燕翔更是高度重視、盡心竭力。
2023年4月,隨著項目的整體推進和聯調聯試節點的臨近,雅萬高鐵調度指揮中心的建設和投用成為整個項目按期開通的控制性節點。為了保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調度指揮中心的建設任務,總承包方向中國通號雅萬項目部下達任務,要求中心的建設必須在運營單位開展聯調聯試前20天移交。
接到任務后,燕翔馬不停蹄,迅速組織團隊研討,物資、設備、人力、制約因素……會議室的白板上,燕翔密密麻麻寫下建設調度指揮中心所需的全部先決條件。厘清框架后,他迅速協調和組織各專業開展交叉作業和施工,僅用3天時間完成調度所的基礎設備安裝和初步調試,僅用7天時間實現調度所的正式啟用。
進度之快,讓運營單位負責人走入調度大廳后,連連稱贊:“太感謝您啦,燕院長。這讓我們演練的時間和機會提前了一個月!”
2023年6月21日,雅萬高鐵信息專業靜態驗收報告審查會上,與會專家一致對雅萬高鐵信息專業現階段的建設成果給出了肯定性結論,燕翔帶領團隊再一次為中國高鐵“走出去”添彩助力。
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抱著“快馬加鞭未下鞍”的使命感,燕翔團隊又開始布局新一輪智能運輸調度系統。無人調度大廳、調車機車自動駕駛、機器人駝峰峰頂自動提鉤……說到未來,燕翔充滿信心。埋頭苦干、創新爭先,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鐵路信息化高質量發展,是他始終如一的本色,更是矢志不渝的追求。
燕 翔
中共黨員,中國通號北京全路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運輸指揮與信息技術研究院院長,曾獲火車頭獎章、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通信信號專項獎、茅以升鐵道工程師獎、中央企業勞動模范等榮譽。
采訪手記
實干成就卓越
見到燕翔的時候,他剛剛結束出差回到辦公室,采訪過程中不斷有人來找他處理各種事情?;卮鹜曜詈笠粋€問題,下班時間已過,他拿起筆記本趕去另一棟辦公樓開會。燕翔就像一個不停旋轉的陀螺。后來得知,共事十幾年的同事,也沒看到他停過。
人生在世,要靠做事情謀得生存、求得發展、獲得尊重,這是顛撲不破的道理。燕翔正是通過不斷做事情,在鐵路信息化領域排障破壁、大放異彩。實干、苦干、巧干,燕翔所展現的韌勁、闖勁、拼勁,是他個人追求卓越的不二法門,也映射出新時代鐵路工程科技人才勇攀科技高峰的寶貴品質。